科技创新助推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维码
261
发表时间:2019-11-21 10:22 科技创新助推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杨建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成为推动新经济新动能发展的重要源泉。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线。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黑龙江省是科技资源大省,在区域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本文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研究思路,并从提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现状黑龙江省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强省建设,先后出台了《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意见》《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等政策措施引导科技创新。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三年排在全国第 14 位,部分指标排在倒数的位置,低于同属东北地区的辽宁和吉林,如科技产出指标排在全国前列,但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在全国处于倒数的水平。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情况看,2017 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超过 1000 家达到了 1150 家, 较 2016 年增加了 221 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培育工作成效显著。2017 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3.3%,增速为 6.9%,高于GDP 增速。2017 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为 4947 件,较上年增加了 602 件。从财政科技支出看,2017 年黑龙江省为 46.9 亿 元,较上年增加了 2 亿元,但黑龙江省研发投入经费和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下降,从研发经费的变动趋势看,2000—2013 年黑龙江省研发经费呈现出上升趋势,但 是 2014 年开始出现下降,下降趋势一直延续到 2017年,未得到扭转。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四年出现下降,由2013 年的 1.14%下降至 2017 年的 0.92%。从 2017 年东北三省的研发经费情况看,辽宁省 429.9 亿元,高出黑龙江省 283.3 亿元;吉林省 128 亿元,比黑龙江省低18.6 亿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广东省、江苏省分别高出黑龙江省 2197 亿元和 2113.5 亿元,差距明显。研发人员的变动趋势与研发经费大致相似,变化的波动性较大,2011—2017 年一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从 2017 年东北三省的研发人员看,辽宁省为 8.9 万人年,高出黑龙江省 4.2 万人年;吉林省为 4.6 万人年,低出黑龙江省 0.1 万人年。 二、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从产业结构变动的总体情况来看,2000 年黑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占比为 12.2%,第二产业占比为 54.9%,第三产业占比为 32.9%,其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占比为 49.7%,建筑业占比为 5.2%,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占比为 6.8%,批发零售业占比为 10.1%。经过多年的发展,到 2017 年 时,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占比为 18.7%, 第二产业占比为 25.5%,第三产业占比为 55.8%,其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占比为 21.0%,建筑业占比为5.4%,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占比为5.0%,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比为 15.2%。第一产业占比是逐渐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的,以农林牧渔为代表的第一产业稳步增长,传统能源工业比重进一步下降,建筑业变化较为稳定,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从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看,2000—2017 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上升趋势。2000 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比重为 12.2%,2017年增加至 18.7%;2000 年黑龙江省第二产业比重为54.9%,2017 年下降至 25.5%;2000 年黑龙江省第三产业比重为 32.8%,2017 年增加至 55.8%,从总体上看,产业构成大致向趋于合理的态势发展。从黑龙江省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来看,第一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的波动较大,趋势不稳定;第二产业贡献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 2001年的 59.3%下降至 2017 年的 13.4%;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上升趋势明显,由 2001 年的 29.0%上升至 2017 年的 74.2%。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中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最大。从黑龙江省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来看,第二产业的拉动率由 2001 年的 5.51%下降至 2017 年的 0.86%;第三产业的拉动率由 2001 年的 2.70%上升至 2017 年的 4.75%。 三、科技创新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分析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影响。研发活动即 R&D 活动是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人员和经费是开展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文选取研发活动中的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作为科技创新投入指标;为了更好地衡量科技成果应用和技术转化水平,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本文选取了专利授权数和技术合同成交额作为科技创新产出指标。从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科技创新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研发人员代表了区域的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能动作用,没有人才资源的进入,科技创新活动无法高质量的展开。研发人员代表着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投入要素,对创新成果的质量、创新活动的进度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资源集聚、发挥集体智慧能够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有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研发经费本身不会直接参与创新活动,更不会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研发经费会转化为物化的科研设备和仪器、固定资产等,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物质上和经济上的保障,维持着科技创新活动所必需的科研设备等的运转及劳动力资源供给。2019 年 10 月下中国经贸导刊技术合同成交额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区域科技创新活跃态势的重要目标。技术合同成交额越大,说明该地区的科技创新活动越活跃,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能够使科技成果在市场中落地生根,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专利数量与科技成果产业化有着一定的关系,部分专利在转化成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专利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度要低于技术合同的关联度。但是部分市场前景好、能够产业化的专利能够迅速走进市场,实现成果的产业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四、科技创新助推黑龙江省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应提高黑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充分发挥高水平研发人员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打造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拳头产业配备充足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各类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增添活力。建立健全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引进和激励机制,为各类研发人员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优质的服务。为高水平研发人员营造出“人尽其才”的氛围,充分发挥其创新创业的潜力和才能,真正的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务实的成果。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政府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引导人才回流。引导本土高校的硕士以上的毕业生留在龙江、扎根龙江,龙江生源地的优秀毕业生返回龙江,建设家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人员协同创新,提高创新成果的应用水平和能力。以此充实研发人员队伍的力量,提升研发人员队伍的档次水平,发挥各领域各层次研发人才在所在领域创新创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二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水平。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现代科学技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企业不可能占有科技创新所需的全部知识资源,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以获取有力的智力支撑,使“产学研用”形成一体化,要在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吸引更多的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来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创办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参与重大项目开发和科技创新活动。要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利用市场机制,拓宽技术合作领域,通过走“产学研用”联合开发道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借智研发、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市场前景好的、可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加快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使科技创新能够更好的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保障。现阶段黑龙江省研发经费支出中政府资金投入比重还较低,故应大幅度提高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政府 R&D 投入占社会总投入的比重。通过政府投入的“杠杆效应”逐步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应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撑和带动地区、行业科技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合理安排产业间、区域间的比例分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区域间 R&D 经费投入的平衡。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往往决定其创新能力和 R&D 投入强度,反过来一个地区 R&D 投入强度和投入结构又决定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和方向。因此,实现全省产业结构 R&D 投入的良性互动十分必要。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二、三产业的比重,尤其是要提高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工业的内部结构,通过立足实际情况、依托资源禀赋,大力提升高技术行业、高 R&D 投入强度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前沿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招商引资和改、扩、新建工业项目时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信息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高 R&D 投入强度行业在三产业中的比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研究所)
文章分类:
地方交流
|
|